如何给品牌添加情绪内容?

来源:《国际品牌观察》

追求与消费者情感的共鸣和情绪的平衡,是品牌运用情绪武器的重要前提。
 
相较于情感,情绪是一种比较短的状态,随外部刺激变化而变化。比如看段子的时候,你会感到快乐;看恐怖片的时候,你会感到恐惧,但看完后一段时间,这些情绪都会比较快地消失。所以,相对而言,情绪比情感更容易被唤起,也更容易消逝。
 
品牌开展内容营销时,在时长较短的广告内容中融入情绪是更好的选择。可以从两个维度进一步理解情绪应该如何注入品牌内容: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用积极和消极对情绪进行分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方法,比如,我们经常会鼓励别人说“你要积极一点,不能这么消极”。一般来说,快乐和信任属于积极情绪,悲伤、气愤、恐惧、厌恶属于消极情绪,惊奇和预期属于中性情绪。
 
所有的情绪都是功能性的,只有正(积极)负(消极)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快乐和信任的作用很明显,能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人际关系更和谐,不过,恐惧、气愤等消极情绪也有特定的作用,比如,对疾病的恐惧促使我们积极锻炼,获得健康;对敌人的气愤促使我们变得强大,得以保护自己和家人。
 
不过,不管是哪种情绪,都不能太过极端,老话就有“乐极生悲”之说。最舒适的状态是各种情绪达到正负平衡状态,类似于道家所提倡的“阴阳平衡”。但大部分情况下,因为外界的种种干扰,人们的情绪是不平衡的,这也是人们消费内容的核心目的——让自己的情绪重新平衡。即使是阅读纯干货内容,大部分人也只是为了平衡自己的焦虑情绪(担心落后等),而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如果干货内容不能在短期内平衡这种焦虑,很快就会被舍弃。
 
所以,想要知道品牌受众需要什么情绪的内容,就要先了解他们当下的情绪状态,然后,创造对立情绪的内容。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忧虑、烦恼等消极情绪比较重,所以,快乐、信任等积极内容逐渐成为主流消费内容。可以看到,热门的节目、电影、广告等,大都以快乐为主旋律。
 
笑容是表达欢乐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大量广告,大到房地产、汽车,小到日用品、零食,都洋溢着有感染力的笑容。
 
当今社会科技发达,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千篇一律,可预期程度高,所以,对于奇异情绪的内容就有较大需求,一系列科幻冒险的电影备受追捧。与之相对的例子是,科技落后的时代,人类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对很多现象感到“惊奇”,为了平衡这种情绪,创造了迷信、神话等内容,使得这些现象合理化,提高“预期”情绪。
 
对于媒体品牌而言,具有恐惧情绪的新闻标题最容易吸引受众。恐惧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是人类首先注意的情绪。虽然人们不喜欢恐惧,但适当的恐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现代社会,没有捕食者的威胁,但恐惧依然存在,对疾病的恐惧、对暴力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出于对更好地生存的渴望,我们会对含有恐惧情绪的内容分外留意。
 
部分媒体平台利用这一心理,为了博得更多关注,会刻意更多地报道负面新闻,比如,战争、谋杀、盗窃、贪婪、自杀、暴力、强奸等。恐惧营销也是一样的道理,通过唤起人们的恐惧情绪,获得更大的关注。
 
除了快乐、恐惧的情绪,人们也会偶尔消费其它的情绪,比如,毒鸡汤、丧文化、厌恶等。除了调节情绪平衡外,这些情绪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是“惊奇”,因为“快乐”的内容看得多了,偶尔看点不一样的,就会觉得“惊奇”(这种惊奇不一定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比如,通过唤起“厌恶”情绪来吸引注意的芙蓉姐姐,凤姐等网红。
 
但消极情绪一定要慎重添加,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消费者的“情绪共振”,导致不愉快的结果。比如,网易云音乐自以为机灵的文案“你这么爱听歌,一定活得很难过吧”,就引发了不少用户的不满,并以卸载 App 表示抗议。
 
在当下压力过大的环境下,快乐仍然会是主流的情绪内容,毒鸡汤、丧文化等非主流情绪的内容会在短期内引起大众注意,但长期维系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的内容还是应该以积极情绪为主。
 
   
高唤醒情绪和低唤醒情绪
 
唤醒度越高的情绪越能诱发行为,理论上来说,只要强度足够,任何一种情绪都可以诱发行为。在“情感之轮”中,颜色越深的情绪,唤醒度越高。比如,无聊、沉思、烦恼、宁静等属于低唤醒情绪,厌恶、悲痛、愤怒、兴奋则属于高唤醒情绪。
 
好的情绪内容,应该具有较高的唤醒度,从而诱发用户点赞、评论、转发、推荐、购买等一系列行为。
 
那么,如何强化内容中的情绪呢?除了善用情绪化词语外,还可以使用重复和视觉化两种手段。
 
重复是强化情绪的最佳手段,拿破仑曾经说过“重复才是真正重要的修辞”,不管是何种情绪的表达,经过重复后,都能明显加强情绪效果。当然,这种重复包括同一内容的重复,但更多的是指同种情绪的重复。比如,过多接收暴力、犯罪等负面情绪的人,会更容易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天生邪恶和卑鄙的世界,从而积累更多的恐惧情绪,变得过度自我保护,著名传播学教授乔治·格伯纳(George Gerbner)将这种症状称为“平均世界综合征(Mean World Syndrome)”。而改善这种症状的方法就是多看积极、有趣的内容。
 
许多公众号都采用重复的手段写推文,比如,在咪蒙、视觉志等知名公众号中,大量推文都是由多个同类型小故事组合的,刷爆朋友圈的推文《谢谢你爱我》中整理了 17 个关于爱的小故事,有效强化了感动情绪,获得了 5000W+的阅读量。
 
广告中这种重复的应用就更多了,广告商一方面在多个渠道重复循环播放,一方面在广告中融入多个同类型片段,比如,可口可乐在其最新营销活动“Taste the Feeling”中,为了强化欢乐的情绪,在全球各地抓拍了 150 多张人们畅饮可口可乐的画面。通常情况下,图片比文字更形象、生动、有感染力,所以,在文字内容中适当添加图片能有效加强情绪,Gifs 动图效果更佳,当然,最好是能拍成视频。
 
总而言之,内容的本质是情感的共鸣和情绪的平衡。情感共鸣是一个很好的状态,能让人感觉被理解,从而加深用户的情感。但情绪共振并不总是美好的,因为共振会显著加强情绪,而有些情绪(比如恐惧、悲伤)的强化将带来不利的影响。追求与消费者情感的共鸣和情绪的平衡,是品牌运用情绪武器的重要前提。
 
来源 | 《国际品牌观察 》
 

相关新闻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