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青年品牌学者论坛”圆满举行,论坛理事会正式成立

来源:中国商务广告协会
2019年2月22日,“青年品牌学者论坛理事会成立大会暨2019首届青年品牌学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一线高校的近50位品牌研究的青年学者加盟论坛理事会,以此为平台共同推动品牌学术研究进程。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的品牌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坛对品牌学术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反思,为未来的品牌创造指明了方向。本次论坛由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品牌发展战略委员会和《国际品牌观察》杂志社主办。
 
 
下午2点整,青年品牌学者论坛理事会成立大会正式开始。大会全票通过了《青年品牌学者论坛理事会章程》,大会邀请丁俊杰教授任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黄升民教授任理事会学术指导, 陈徐彬任理事长。大会选举并产生陈素白、赵新利、顾明毅、廖秉宜4位副理事长和10位常务理事。

4位副理事长

10位常务理事
 
选举完成后,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会长李西沙发表致辞。他指出,虽然品牌建设已经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是品牌现状还比较混乱,品牌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并不清晰。浮躁的社会让品牌建设也很浮躁,品牌奖项多如牛毛,懂品牌建设的却非常少,品牌成为了牟利的手段。越是这样,学者越需要发挥作用。我们成立青年品牌学者论坛理事会,就是要让对品牌建设有研究有想法的青年学者,在品牌建设上更有发言权。
 
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会长李西沙
 
随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国际品牌观察》杂志社社长、论坛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丁俊杰教授发表致辞。他谈到,对于青年品牌学者论坛,“青年”两字值得好好琢磨。因为很多时候在品牌工作上唱主角的总是老人,而青年学者在后面。青年往往意味着创新,不走旧路,敢于挑战,这是论坛将“青年”和“品牌”联结在一起的初衷。他同时希望青年学者以更宏观更高角度来看待品牌,推动品牌的建设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国际品牌观察》杂志社社长、论坛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丁俊杰教授
 
理事长陈徐彬介绍,青年品牌学者搭建的这个平台是以建立中国品牌体系为最高愿景,希望在品牌学术研究上有所创建,从而改变中国品牌理论跟在发达市场后亦步亦趋的状况。对论坛理事会来说,创新学术与市场的对接是首要任务。为此,一方面理事会希望在国内率先建立品牌研究发展基金,为品牌学术研究输送持续强劲的动力。另一方面将寻找商业合作伙伴,为学者与企业的对接创造机会,让专家学者有更多的机会去走进企业、了解市场,从而实现通过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品牌市场进步的目的。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社总编辑、论坛理事长陈徐彬
 
成立大会结束后,“首届青年品牌学者论坛”随之召开,论坛共分为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两个单元。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王昕老师主持。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王昕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赵新利老师首先发表了题为“中国品牌对外传播70年”的主题演讲。他指出,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品牌对外传播大致经历了统一管理期(1949-1965年)、积蓄期(1966-1978年)、复苏期(1979-1991年)、野蛮发展期(1992-2000年)、转型突破期(2013年至今)这六个阶段。70年发展,中国品牌从广告、品牌意识淡薄到愈加坚定的“走出去”,品牌战略备受重视。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赵新利老师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陈素白老师作了题为 “自主通信品牌国际化路径研究——基于消费者需求变迁的视角”的演讲。她首先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移动通信品牌化的发展概况和自主品牌国际化的研究现状,并以小米手机作为案例,通过对其成长历程的梳理、国际化路径的分析等更加清晰地呈现了中国自主通信品牌化构建的过程和策略。最后她提出,政策、经济全球化以及外国消费者需求是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的三个内在驱动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广告系顾明毅老师以“从广告学理论到未来品牌传播模型”为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在21世纪广告发展的黄金时代,广告理论经历了快速发展,过去的专业化体现在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等方面,但是大数据、新技术、新平台以及互联网商业驱动广告专业化升级,基于此,一种基于客户感知的品牌参与体验与传播周期循环的“新五力模型”深入影响了未来的品牌传播战略。
 
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广告系顾明毅老师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廖秉宜老师发表了题为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情感营销传播创新研究”的演讲。情感营销传播已经成为社会化媒体环境中品牌主重要的营销传播方式,因此,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情感营销传播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而且迫切。目前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情感营销传播存在品牌情感标识、情感信息内涵、情感传播渠道、用户情感反应、品牌-用户情感关系等五个层面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可以从构建清晰的情感标识、创造独特的情感内涵、营造用户的情绪场景、引导正面的情感反应、强化品牌-用户情感关系等五个方面实现品牌情感营销传播的创新。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廖秉宜老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史学军老师就“在线市场的结构特征与竞争行为”展开演讲。他指出,与传统市场不同的是,在线市场盘子越大,能容纳的企业却是一家独大的,即普遍存在一种“赢家通吃”(WTA)的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格局?网络效应、差异化水平、规模经济等都是构成在线市场竞争格局的基本影响因素。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史学军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告系王树良老师以“跨媒介创意传播人才培养的人大实验”为主题展开演讲。他指出,针对未来媒体形态和内容生产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广告系以创意传播作为推动广告专业主动适应新媒介环境教学革新的一个切入点,展开了跨学科、跨媒介融合的教学实验设计,譬如引入城市品牌及形象传播的综合案例教学、引进跨媒介广告创意、品牌传播等创意传播实务教材及素材库等,聚焦汇聚传播智慧与艺术创想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告系王树良老师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袁潇老师作了题为 “移动游戏中的青少年数字劳工与品牌建设研究”的演讲。她指出,随着中国游戏用户规模的扩大,一大批不仅仅是被动的观看者、更是内容的生产者的“数字劳工”诞生,他们的人口资料、社交网络、个人嗜好、浏览的网页、上传的数据以及交互行为等都将被当作商品出售给广告商,因此移动游戏中的青少年数字劳工将与品牌的营销产生密切的关联。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袁潇老师
 
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到“中国品牌日”设立,品牌的研究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对此,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安琪老师基于CSSCI来源文献的分析对1998-2018年我国品牌理论研究作了回顾。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关于品牌的研究从数量扩张走向稳定成熟;研究方法从较为单一走向多元;研究维度多为微观、操作层面;趋于规范、经济学、管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是品牌研究文献的主要贡献学科;研究主题凸显时代特征,逐步走向细化,并逐渐接轨国际;近年来,品牌研究范畴也不断得到扩展。
 
接下来进行的圆桌讨论环节,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徐同谦老师和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田宇老师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曾智老师、中国传媒大学邵华冬老师、安徽师范大学吴来安老师、中国传媒大学马澈老师、中国人民大学赵小曼老师、厦门大学苏文老师、浙江工商大学黄杰老师、浙江农林大学汪永奇老师、山东大学吴迪老师、上海大学王成文老师、南京邮电大学何志荣老师、山东管理学院赵强老师共同参与,分别就“中国品牌建设成就与反思”与“中国品牌建设展望”两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老师们展开深入讨论
 
论坛最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物馆馆长、论坛理事会学术指导黄升民教授总结陈词,逐一点评了青年学者的演讲。他特别指出,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品牌建设的国家,也是品牌建设亟需发展的国家。当前应该确定品牌的基本元素,中国的品牌理论的进步要从基础做起。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物馆馆长、论坛理事会学术指导黄升民教授
 
夜幕降临,论坛进入高潮。这群青年品牌学者是一群心怀天下的品牌人士,他们以“担当品牌责任,实践品牌情怀”为已任,他们将纯粹自己的品牌学术研究,并以此凝聚品牌的力量,最终实现中国品牌向世界品牌的跨越。
 
论坛大合影
 

相关新闻 点击查看»